當前位置:首頁 > 圖 片 > 回族文物 > 列表
回族文物 共有 668 個詞條內容

北塢清真寺

    位于大廠回族自治縣夏墊鎮(zhèn)北塢村西。李氏等姓先祖由南京上元縣二龍崗遷到東務村(今北塢)定居并建清真寺。明萬歷年間(1573~1619年),內翰侍御太監(jiān)李仰泉到東務指地擴建,寺內立有碑記。占地6000平方米。分南北兩院,南院是寺的主...[繼續(xù)閱讀]

回族文物

保定清真西寺

    保定清真西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真寺中街。為中國傳統明清時期古建筑。兩進、四合院。以大門、對廳、禮拜殿、窯殿為東西向中軸線,南北建耳殿、沐浴室。明萬歷四十四年(1616年)始建禮拜大殿。據砌于墻內碑文刻石稱“萬歷丙...[繼續(xù)閱讀]

回族文物

天津清真大寺

    回族聚落津門始于元。元武宗海山于至大二年(1309年)立鎮(zhèn)于直沽海口,其中有康里軍兩千??道餅闉趵瓲栆詵|中亞突厥部落,給花剌子模守城。蒙古破花剌子模后大批康里軍士簽發(fā)中原,其中有兩千守“直沽??凇绷㈡?zhèn)海津即天津。元...[繼續(xù)閱讀]

回族文物

鄭州清真北大寺

    元以前,河南開封、洛陽是宋、金京師之地。蒙古用兵金國,假道宋境包圍汴京,戰(zhàn)前蒙古從各地調入回回入居開封、洛陽附近,滅金后又調探馬赤軍在河南屯田,其中有許多回回軍,河南開封有“回回寨”,洛陽有“回回營”,鄭州北大寺附...[繼續(xù)閱讀]

回族文物

開封朱仙鎮(zhèn)清真寺

    位于開封城南22公里的朱仙鎮(zhèn)老虎洞街。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(976~983年),重建于明嘉靖十年(1531年)和清乾隆九年(1744年)。寺院占地9000余平方米,“回”字形的庭院布局,由前門、碑樓、卷棚、大殿、窯殿、耳房、南北廂房、沐浴室...[繼續(xù)閱讀]

回族文物

河南沁陽清真北大寺

    始建于元代,重建于明代嘉靖四十年(1561年),經明清歷代修繕,縱深布局,大門、抱廈、前殿、后殿、窯殿均面闊三間,進深二十余間;后窯殿磚構穹隆,外頂歇山十字脊;殿頂分別以孔雀藍和三彩琉璃瓦飾頂,殿內雕梁畫棟。為河南境內明代...[繼續(xù)閱讀]

回族文物

開封東大寺

    又稱東清真寺,古稱大梁清真寺。始建年月無考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,朱元璋御筆題“精忠尚武”的條幅懸掛于大殿內,并下令翻修該寺。明永樂五年(1407年)“敕賜增修”。清道光二十六年(1846年),時任河南巡撫的牛鑒,因回民防洪有功...[繼續(xù)閱讀]

回族文物

太原清真寺

    山西回族,最早是13世紀蒙古的回回兵落籍,大量是明代各地移民,主要分布在城鎮(zhèn)。明永樂六年(1408年),明藩王沈簡王朱模封至長治,隨侍人員中有百余回族從南京遷往長治。明朝在山西洪洞縣設移民站,接納移居山西的回族。清朝晉商中...[繼續(xù)閱讀]

回族文物

大同清真寺

    位于山西大同市西街九樓巷,始建于元泰定元年(1324年)。現建筑為明、清留存。禮拜大殿為歇山頂和硬山頂連接建筑。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。大同清真寺禮拜殿前庭院古樹參天,十字穿心,望月樓飛檐翹角,十分華麗。...[繼續(xù)閱讀]

回族文物

西安化覺巷清真大寺

    陜西西安系盛唐首都,從那時起就有穆斯林活動,使者、傳教士、援唐官兵多有滯留,并建有禮拜寺。元代賽典赤·贍思丁出任陜西四川行中書省平章政事,于當地安置的穆斯林則更多。清朝伊斯蘭教的廣泛傳播,回族人口的增多,陜西關中...[繼續(xù)閱讀]

回族文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