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首頁 > 醫(yī)學知識 > 川芎研究與應用 > 列表
川芎研究與應用 共有 917 個詞條內容

一、川芎DNA提取方法的研究

    川芎葉中酚類、多糖等次生代謝產物含量很高,從中提取純度較高的DNA難度較大。為此,羅氏等分別采取CTAB法、高鹽低pH法、木本植物DNA提取法、改良高鹽低pH法從川芎幼葉提取基因組DNA,并對4種方法進行了改進。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...[繼續(xù)閱讀]

川芎研究與應用

二、川芎道地性的分子研究

    王氏等對國內17個川芎居群的285個樣本進行ISSR分子標記分析,以研究其藥材道地性問題。試驗結果為:從99條引物中篩選出擴增條帶清晰、多態(tài)性高、重復性好的10條ISSR引物;共擴增得到186條清晰的位點,其中多態(tài)性位點183條,多態(tài)位點百...[繼續(xù)閱讀]

川芎研究與應用

三、川芎和日本川芎親緣關系的分子研究

    羅氏等通過篩選的15條隨機引物對川芎和日本川芎(Cnidiumofficinale)進行RAPD分析。UPGMA聚類圖將35個樣本明顯劃分為2類,所有川芎樣本聚為一類,所有日本川芎樣本聚為另一類??梢姶ㄜ汉腿毡敬ㄜ涸谶z傳上存在一定差異。用葉綠體基因組...[繼續(xù)閱讀]

川芎研究與應用

參考文獻

    [1]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.中國植物志,第55卷,第2分冊.北京:科學出版社,1985:239~242.[2]國家中醫(yī)藥管理局和《中華本草》編委會.中華本草,第5冊,第15卷.上海:上??茖W技術出版社,1999:976~984.[3]邱淑華,曾義泉,潘開玉,等.川芎...[繼續(xù)閱讀]

川芎研究與應用

一、“苓子”繁殖

    川芎采用無性繁殖,繁殖材料為地上莖的莖節(jié),習稱“苓子”或“芎苓子”。苓子的好壞,對川芎的品質與產量有很大的影響,因而培育健壯苓種對川芎生產至關重要。健壯苓種的標準為苓種莖稈(或稱為“苓稈子”)粗壯,節(jié)盤(莖節(jié))粗大...[繼續(xù)閱讀]

川芎研究與應用

二、組培繁殖

    由于川芎結實困難,生產上歷來采用苓子繁殖,但該繁殖方式存在繁殖周期長,繁殖系數(shù)較低,易因自身衰老或病毒侵染而造成種性退化和品質下降等一系列問題。通過組織培養(yǎng)進行脫毒可以改良川芎品質,組織快繁則可以快速大量繁殖優(yōu)...[繼續(xù)閱讀]

川芎研究與應用

第二節(jié) 川芎適宜性產地分析和區(qū)劃研究

    川芎作為我國重要的大宗藥材,其栽培歷史悠久,同時道地性強,主產區(qū)僅限于四川都江堰、崇慶、彭縣、新都等區(qū)域。為促進川芎產業(yè)發(fā)展,擴大其種植規(guī)模,王氏等以四川都江堰為川芎道地藥材基點縣,采用自主研發(fā)的《中藥材產地適...[繼續(xù)閱讀]

川芎研究與應用

一、川芎無公害種苗處理技術研究

    苓種是川芎大田栽培的繁殖材料,在川芎栽培生產中,往往因苓種處理不當,造成川芎出苗成活率低,病蟲害發(fā)生嚴重。生產上迫切需要一種無公害的種苗處理技術,以達到川芎優(yōu)質、高產和安全的生產要求,提高種植的經濟效益。曾氏等...[繼續(xù)閱讀]

川芎研究與應用

二、川芎寬窄行栽培技術

    為改變川芎單產較低的情況,謝氏等改變傳統(tǒng)等行距栽培模式,采用寬窄行模式栽培川芎,獲得了顯著的增產效果。川芎畝株數(shù)、單株莖葉重和根冠比值對其產量均有直接貢獻。寬窄行栽培增產的原因:一方面可能與寬行能改善田間通風...[繼續(xù)閱讀]

川芎研究與應用

三、川芎春季追肥

    春季是川芎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形成期,掌握川芎該階段的需肥特性和追肥技術對于其優(yōu)質高產栽培有重要的指導意義。田間施肥試驗表明,硝酸鈣、碳酸鈣、尿素、硫酸鉀、磷鉀配施、氮磷鉀配施等不同追肥處理,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...[繼續(xù)閱讀]

川芎研究與應用